开启服务机器人行业的大航海时代

2021/07/06 来源:admin 19
[亿欧导读]

索道投资专注于布局服务机器人领域具有持续发展潜质的大赛道和赛道中领先的企业。已累计投资国内近20家服务机器人创业企业,覆盖商用(教育/家庭服务)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医用机器人等领域的机器人本体公司。

机器人

本文来自: 索道资本创始合伙人石东华 题图来自“公开图库”

服务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的区别

通常我们一提到机器人,大家就会想到在工厂里忙碌不息的多关节工业机器人。随着这些年家用无人机和扫地机和商用的餐厅、酒店内使用的配送机器人等更贴近人们生活的产品的出现,大家才逐渐的认识到机器人存在服务属性的一面。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存在巨大的差异:

  • 首先,两者的应用要求有巨大的差异:工业机器人是自动化的产物:强调在封闭环境完成固化动作,并要求高耐久、高精度、高力矩输出。而服务机器人是智能化的产物:需要在开放环境下完成下完成轻型、适当精度、非固化动作,要求低成本,对使用寿命则要求不高。此外由于服务机器人直接与人接触,故而对于安全性要求很高。

  • 其次,两者底层技术差异大:工业机器人的核心在于上游三大硬件,即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服务机器人的核心不在机械制造和材料等硬件,而在于传感器和智能算法。

 

为什么现阶段选择投资服务机器人而不是工业机器人?

事实上,现阶段国内大部分从事工业机器人的公司本质上是集成商,其核心能力是将机器人本体和其他生产及检测设备集成为整条产线为汽车厂或者3C厂提供配套。从商业模式来看,呈现非标型,项目型,客户依赖型特征。即使是处于上游的机器人本体制造商生产的机器人本体也存在很多品类和每种品类又分为很多型号,下图列示各工业机器人品类:

传星文章8.png.png

因此我们说工业机器人是“非标的标准品”。这种产品特质导致即使是专注某一个品类的厂商为了应对不同需求不得不开发各种型号的产品,难免前期投入大,但是单个产品型号需求量有限,这样的市场表现为:需求分散,市场格局分散,每家企业都难以做大,大多数企业长期处于充分竞争的不利环境中。缺乏核心零部件技术使得行业现状雪上加霜,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低下,具体可以见下表。

传星图片4.png.png

  • 大部分工业机器人上市公司是集成商,主营业务是为特定行业,甚至是主要为某个下游企业(如苹果、华为)服务,其商业模式类似工程项目公司,虽然其盈利能力要强于本体公司,但是商业模式不稳定,缺乏长期投资价值,因此未列入上表。

  • 埃斯顿自产核心零部件——伺服驱动系统在工业机器人本体厂商中属于盈利能力较强的公司。

作为生产工具的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并不大,2019年中国各品类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合计401亿元人民币,其中我们狭义范围的的工业机器人即:多关节机器人,自1959年出现,到2019年中国市场仅有207亿元市场,与此相比较,才发展不到十年的消费级无人机和扫地机市场,在2019年分别达到200亿和80亿元左右(中国本土生产货值作为统计口径)。与此不同,服务机器人作为接近最终产品的机器人,随着最终产品智能化的不断推进,长期来看其市场远比作为生产工具的工业机器人大。打个比方:你可以想象一台生产扫地机的工业机器人在其使用寿命内可以生产多少最终产品—扫地机器人?这个数量应该超过1比10万,甚至更悬殊—当然整条产线肯定不止一台机器人等设备搭建。事实上大多数2C(面向消费者)产品的市场的容量、盈利能力和市场爆发力要超过作为生产工具或者中间品的2B(面向企业)的产品。看资本市场给予两者的估值差异也可以大致反映这个状况。例如:工业机器人全球龙头库卡被美的收购时的估值不过300亿人民币,对应约292亿元收入,市销率约1倍,而大疆在2015年融资的估值已达100亿美金,彼时大疆收入约20亿元人民币,市销率超过30倍。

当下的服务机器人具备了2C或者接近2C的属性(比如在酒店,餐厅等场景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加之服务机器人是全新的物种,在中国更有市场潜力,多数处于蓝海市场。对应的,工业机器人在中国正在完成进口替代的使命,需要通过价格战来进行红海市场的争夺。两者处于不同市场竞争现状,我们用不太精准的语言来概括这个现状:工业机器人在中国是有市场缺技术;而服务机器人是有技术缺市场。换句话说,工业机器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其市场是现成的,但是我国大部分本体公司因为缺乏核心技术影响了其市场竞争力,这导致我们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商的毛利率难以超过20%,需要等待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来提升核心竞争力。服务机器人恰恰相反,我们在关键传感器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方面并不弱于欧美发达国家,只不过就全球范围而言,大多数服务机器人品类都是未经市场充分验证的产品,有些品类虽然已经落地,但实际上其价值是玩具和工具双重价值叠加,这类产品的工具属性还需要通过技术提升,仍然缺乏稳固的大规模落地场景,大部分从业企业都需要经历很长的试错和市场验证阶段,其落地之路漫漫其修远。

智能服务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是人类史上最大的历史性革命

我们认为推动这一轮服务机器人百花齐放在各个场景落地的关键性要素有以下三个原因:

  • 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机器视觉技术的快速发展。

  • 自动驾驶技术快速发展,但难以一步到位,更合适的方式是先以低阶技术在低要求的场景落地,服务机器人恰好属于在限定场景内低速移动的机器人。

  • 服务业(第三产业)是第一大就业产业,长期看来这个趋势还在增长,见下图

传星文章2.png.png

因为服务机器人所处的环境开放,而且服务于人,这就使其需要具备环境感知能力、交互能力、多机协同作业能力,所以大多数服务机器人需要联网。这样具有互联网和服务属性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市场空间有望相当于:手机市场+汽车市场+第三代互联网市场。

手  机:机器人通过语音控制交互可以完成手机具备的几乎所有功能。

汽  车: 自动驾驶汽车本身就是机器人。

互联网:第一代PC互联网,第二代移动互联网,第三代机器人互联网。

 传星文章6.png.png

传星文章7.png.png

服务机器人的行业机遇属于中国

众所周知,工业机器人高端市场被欧美日的四大家族垄断,我国大多数工业机器人从业企业处于中低端市场。不过服务机器人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历史性机遇,我国在这一领域也的确涌现了一批全球领先的企业,产品畅销全球,比如在扫地机器人领域的石头科技科沃斯,无人机领域的大疆,他们都在各自领域引领了全球市场。不仅如此,我们认为中国在服务机器人行业将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全球领导品牌。这样的结果也是基于以下几个深层次的原因,使我们相信服务机器人的机遇属于中国。

  • 数据相对开放,易于训练机器智能。

  • 人工智能底层开发人才尤其是数学人才在我国储备充裕。

  • 应用场景多且复杂。

  • 具有傲视全球的制造业产业集聚优势。

  • 人口红利消失,服务业面临招人难,管人难

  • 服务机器人技术属于应用科学,是工程化的产物,并不属于高精尖的底层技术,我国在这方面不存在短板,恰恰工程化是我国技术能力的优势所在。

    传星文章5.png.png

当下值得重点布局的赛道

以上六个要素给我们描绘了在中国发展服务机器人的诸多潜力,但是回到投资层面,我们需要更具体的回答在什么时间点?投资哪个细分领域?这就好比在无边无际的大海航行,我们需要一幅航海图一样。这张海图上需要标明,哪里是暗礁?哪里是航路?何时适宜出海?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回溯过去几年智能机器人主要的落地赛道,通过探究其渐次落地赛道,我们可以大致摸索出其发展规律。过去几年,服务机器人落地的方向大体上分布在两个领域:一个是以低速移动底盘为代表的,在各个场景落地的配送、清洁、导引机器人,这类机器人更像是小型、低速、限定区域内无人驾驶的载具;而另外一类是具备智能柔性抓取能力的机械臂,主要代表性方向是协作机械臂和各种消费级机械臂的升级版。目前智能柔性抓取更像是将工业机械臂的自动化进行智能化升级,使其具备了视觉,触觉和自主运动规划能力,主要的应用领域还是在人机协作的领域,逐个嵌入到从前的人工流水线,替代部分工人,但并不要求全流程无人化,这样阶梯式的智能化演进更符合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除了工业领域之外,我们也看到了这类柔性机械臂在更具想象空间的商用和家用领域的拓展,比如智能调酒机,咖啡机,炒菜机,冰激凌制作机。

随着进一步的技术演化,我们看到了以上两者的结合即:复合机器人,这类机器人的形态往往是低速底盘和柔性机械臂的结合,这样的结合大大扩展了我们的想象空间。这类复合机器人似乎已经完全可以替代一个人的工作——其中底盘移动完成了人的下肢工作,而柔性机械臂完成了人的上肢运动。这类复合机器人将相较其他机器人更具通用性,将会在更多的场景适应不同的作业任务,从而极大的解放人类的手脚。一个更有趣现象是:有一类技术路线已经让我们看到了复合机器人以模块化的方式随机组合应用。比如国内有些创业公司已经在某些场景尝试使用低矮的底盘自动接驳不同的作业单元实现不同的应用,比如底盘+清洁设备=清洁机器人;底盘+机械臂=移动式分拣机器人;底盘+托盘=送餐机器人;底盘+单层/多层箱体=配送机器人,等等案例不一而足。

当然回到当下,在服务领域由于底盘的移动相对上肢的作业更简单且更具通用性,我们认为在最近这十年内以低速智能移动底盘为核心技术的机器人将大规模推广。从餐厅到酒店,再到商业楼宇,最终在居民楼落地,打通电梯等基础设施后,实现进入社区的最后500米的跑腿工作。未来几年大家首先会在各种商用场景看到这类机器人的应用推广。基于此,更多的配套设施的跟进也会带来很多衍生投资机会。

索道目前所形成的生态

关于索道投资:索道投资专注于布局服务机器人领域具有持续发展潜质的大赛道和赛道中领先的企业。已累计投资国内近20家服务机器人创业企业,覆盖商用(教育/家庭服务)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医用机器人等领域的机器人本体公司。索道投资在智能机器人领域已构建出契合自身特质与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圈。

索道投资目前已投资项目,包括:擎朗智能(室内配送机器人)、深之蓝(水下机器人)、御膳坊(炒菜机器人)、Vincross(六足机器人)、三坛医疗(手术机器人)、迈宝智能(外骨骼机器人)、优地科技(酒店配送机器人)、多够/鹏行智能(四足机器人)、艾利特(协作机器人)、一维弦(大型半人形机器人)、智华(辅助驾驶)、亮风台(AR)等。